有两个人打扫完烟囱就下来了。A的脸上全是灰,但B的脸大体上都很干净。两个人当中如果有一个人急着去洗脸,那么去洗脸的会是B。因为B看着A的脸,看到了肮脏的样子。镜子的价值是在伴随某种行动的时候,如果照了镜子, 但没有做出任何改变, 那么就没有照镜子的价值了。圣经将神的话称为镜子, 圣徒拥有这个镜子,随时在镜子中照亮自己的样子, 整顿自己的信仰, 逐渐成为耶稣的样子。
有些人拥有神的话语为镜子, 却沦落为诅咒的对象。就是像法利塞人和书记官一样的人。这些人不纠正镜子里的自己,只有蔑视别人的属灵骄傲。如果我们有着神的话语, 却不纠正自己, 那么就不比没有神的话语的人更好的了。
在约翰·班扬的《天路历程》中, 有一个基督徒进入了一个房间, 发现有很厚的灰尘堆积。一个少年用扫帚扫了灰尘,灰尘反而在房间里到处散乱,最后又沉到地面。问这是什么,管理人说这是"律法"。下一个房间也堆满了同样的灰尘,一个少女出来洒水洗干净了, 管理人说那是"恩惠"。道德和律法就像天路历程中的扫帚一样, 可以解剖罪恶, 但无力消除。但是耶稣的福音就像天路历程的少女的房间一样, 通过圣灵的恩惠, 在心中有着洗脱罪孽的力量。
一位非常穷的阿姨去超市了。她一边买面包和牛奶,一边偷了几斤肉。去柜台结账时,她只付了面包和牛奶的钱。但是正在结账的姑娘说 :" 阿姨,请打开那个包。" 阿姨坚持不打开,但是警察来的时候不得不打开了。发现那个包里有肉,她就被带到警察局接受审判。
在韩国, 只有法官才能使用刑法进行宣判。因为他们就是制定法律的人, 不仅了解法律, 而且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。审判员温柔地审问了那个贫穷的阿姨,后来才知道, 那位阿姨被丈夫抛弃了, 现在养育了五个孩子, 没有房子, 几个月没有吃到有油的食物。得知情况的审判官没有将那位阿姨送进监狱, 而是提供了适合家人居住的房子, 让她领取年金。对于法官来说, 法律的精神比法律条文更重要。
约翰福音中, 有一段讲述了奸淫时被抓住的某对恋人的故事。耶稣阻止了那些要用石头砸死女人的人。耶稣既是律法的制定者, 也是了解男人和女人的心的人。耶稣知道那对恋人的环境, 也知道她现在悔改了。然后耶稣就温柔地对她说:"我也不定你的罪。走吧,从现在起不要再犯罪了。"(约翰福音 8:11)比起律法本身, 律法的精神对耶稣来说更重要。希望我们能成为身在恩惠中,从律法上自由的人。